DOI: 10.3974/geodp.2019.03.14

地理大数据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大会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大数据工作委员会2019年会在大连召开

    1    2*

1. 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大连  116029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是中国地理学界重要研究领域。2019年是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经中国地理学会批准,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大数据工作委员会2019年会于2019921-23日在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召开,年会主题为“地理大数据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林超地理博物馆”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林超先生诞辰110周年、刘镜唐先生诞辰100周年、地理特色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传统产品(“三地”产品)生态地理环境标准化大数据展同时举行。本次大会是中国地理学会大数据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大会。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大数据工作委员会主办、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协办单位包括辽宁省地理学会、辽宁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林超地理博物馆”(网络版)和中国科学院集邮协会。

大会开幕式由辽宁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韩增林教授主持。辽宁师范大学校长李雪铭教授,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部部长傅伯杰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任宋献方研究员,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张威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大数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林超地理博物馆工作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闯研究员先后致词。同时,为了更好实施“双一流”建设及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新举措,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原城市与环境学院)在大会期间正式揭牌,傅伯杰院士、廖小罕书记、辽宁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宫福清和校长李雪铭共同为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揭牌,共同见证了辽宁师范大学地理学学科发展的这一历史性时刻。辽宁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创始于1951年,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学院几经更名,但始终坚持地理学教育和地理科学研究方向。

随后,刘闯研究员主持了“林超地理博物馆”纪念中国地理学会成立110周年、林超先生诞辰110周年、刘镜唐先生诞辰100周年“地理特色产品、地理标志性产品、地理传统产品生态地理环境标准化大数据展”,刘闯在展览开幕式上说:几年前,为传播世界地理科学文化,纪念原北京大学地理系林超教授的特殊历史贡献,国际地理联合会、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签署了建立林超地理博物馆(网络版)的共识书。该博物馆的主要馆藏品是由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创始人之一刘镜唐先生积攒并经后人捐赠给林超地理博物馆。今年也是林超先生诞辰110周年,刘镜唐先生诞辰100周年。在博物馆展览中,展出了中国地理学会创始人-张相文、中国地理学会走向世界第一人-林超、辽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创始人之一、林超地理博物馆馆藏品奠基人-刘镜唐三位先生生平,同时展出了系列主题,包括:林超地理博物馆及贡献者、国际地理联合会发展史集邮艺术品、国际地球物理年卫星遥感集邮艺术品、联合国出版的世界政区集邮艺术品、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中国长城百关集邮艺术品等。展览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热烈讨论(图1)。

1 王辉教授向李雪铭校长、傅伯杰院士、宋献方教授等宣讲张相文、林超、刘镜唐三位地理学前辈生平展和林超地理博物馆馆藏品展

921日下午,中国地理学会监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部长傅伯杰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大数据工作委员会主任廖小罕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主任李国庆研究员分别做了大会报告。

傅伯杰院士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地理科学的历史任务”为主题,在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进展及各项SDGs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提出了SDGs实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指出6条重要变革途径以实现SDGs。全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推动形成新的地理学发展目标和研究主题。因此,傅院士结合自己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新时代地理学的研究主题、研究范式,指出人地系统动力学是解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地理学会大数据工作委员会主任廖小罕研究员在主题为“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地理学”(图2)中强调大数据时代发展历程及大数据时代地理学的研究特点,指出地理时空数据是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技术(如遥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地理大数据的产生,论述了我国大数据发展政策、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以及国家科技部成立的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最后,他提出中国地理学会大数据工作委员会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国家需求、地理学发展和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对地理大数据最关切的瓶颈问题:(1)数据成果管理与数据共享问题;(2)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和科学评价问题;(3)全球数据薄弱问题;(4)学术论文与科学数据脱节问题;(5)数据计算环境建设问题;(6)地理数据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科学普及问题;(7)地理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问题;(8)数据安全和科学道德、伦理问题。

 

2  廖小罕主任做主题为“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地理学”报告

作为对地观测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空天技术创新研究院李国庆研究员详细阐述了该中心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首先,他论述了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定位(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及体系设立情况。其次,李研究员对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的架构、对地观测科学数据的含义、界定依据、技术体系、服务体系、数据政策体系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该中心的重点任务,包括:(1)资源收集与保存;(2)科技计划形成的科技资源汇交;(3)资源挖掘与应用;(4)开放共享与服务;(5)共性技术研发与资源研制;(6)国内外动态监测;(7)国际交流与合作。

大会报告后,刘闯研究员做了“2019年全球变化暨地球科学数据影响力计算方法”的说明,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代表中国地理学会宣读了“全球变化科学数据影响力排行榜”,廖小罕主任和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院长鹿化煜教授为2019年最有影响力的全球变化暨地球科学数据集、数据作者、最有影响力的数据出版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地质资料馆)颁发了表彰证书。

为了增加参会专家与与会者的交流互动,本次大会采用论坛代替传统的分会场形式,围绕“为开放科学和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地理大数据”这一主题,开展了“地理科研大数据与全球视野”、“地理大数据新技术、新标准与智能化”、“地理大数据计算环境、平台建设与数据驱动科学发现”、“数据出版、学科期刊群融合发展”、“科学数据中心”、“数字海洋与蓝色经济”和“三地产品生境数据”7个分论坛。论坛讨论热烈,问答精彩纷呈,与会者对论坛主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数据出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大的积极性。最后,与会人员讨论并一致同意通过了中国地理学会关于“地理科研大数据促进科学发现与可持续发展倡议书”。

本次大会形式多样,议程紧凑,为地理大数据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来自全国30多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近二百位专家学者、师生参加了会议(图3)。

 

3  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大数据工作委员年会合影